新式染色體異常篩檢與唐氏症寶寶面面觀-PART 2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分院婦產科 蕭慶華醫師

   

新式第一與第二孕期篩檢

       國內現在已在推廣第一孕期篩檢技術,此篩檢方法是從最具國際性英國母胎醫學基金會(FMF)引進,偵測率可高達85-90%。當孕婦在第一孕期,約懷孕11~13+6週時,可從外觀觀察胎兒的頸部透明帶,測量出它的厚度,正常厚度應該在一點多釐米,頸部透明帶越厚表示胎兒異常的機會越高;再配合絨毛膜性腺激素以及妊娠血漿蛋白的檢查,可提高偵測率,判定胎兒是否異常。

       此技術已被許多國家所採用,不過醫師的測量技術必須被嚴格要求,以符合標準規範。如果測量不準確,風險值的計算很容易出錯,經過軟體計算時出現偏差,做出來的結果就不準確,所以在美國和英國都有一套標準,醫師必須先取得合格認證;認證過後,測量檢查報告每年都要經過再審查,看是否做的合乎標準。台灣已經有多位醫師通過認證,正在推動這項新的篩檢技術。

        然而,臺灣目前技術上仍然無法一時全面時實施,首先是第一孕期篩檢技術操作及超音波機器解析度的門檻較高;另外檢測時間是11-13+6週,但有些孕婦產檢已經錯過此篩檢時機。因此,補救的方法可以採用歐美以行諸幾年的四指標母血唐氏症篩檢,其方法為16-20週抽母親血液檢驗AFPhCGuE3Inhibin-A4種血清,目前文獻報告其偵測率可達到81%。因此今年台灣也引進四指標母血唐氏症篩檢,用來取代檢出率僅59.8 %的舊法及補救未能於11-13+6週篩檢的孕婦。總而言之,周產期醫學會目前推廣新式染色體異常篩檢的目標,就是要全面性提高篩檢率。

 

新式染色體異常篩檢目標,減少孕婦身心衝擊

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等先進國家,因為實施新的篩檢方式較早幾年,目前主要以第一孕期篩檢為國家政策指導方針。由於新的篩檢方式不僅提高篩檢效能,也使得第二孕期做羊膜穿刺的比率大為降低,以往懷孕16~20週的孕婦約有15-20%必須做羊膜穿刺,現在經過第一孕期的篩檢,已減少到只有3~5%需要接受侵襲性檢查。權衡實施高效能篩檢方式以及孕婦身心衝擊後,於2007年起,已不再建議34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做侵襲性羊膜穿刺術,僅建議篩檢高風險者再實施侵襲性之絨毛取樣或羊膜穿刺檢查。這也是我们未來朝向優質醫療品質的追求目標。

        另外,對於孕婦而言,如果在第二孕期才開始做篩檢,等母血篩檢結果出來時,已在懷孕16~20週,若再安排做羊膜穿刺,加上等報告的時間,胎兒多半已經有300-500公克重,這時候再進行終止懷孕,孕婦受的打擊較大;而在第一孕期進行篩檢,可在最短時間內得到結果,如早上接受檢查,當天或1-2天就可以得到報告,一旦確定胎兒有異常,必須進行終止懷孕時,胎兒只有30-50公克重,等於一個小指頭大小,孕婦接受手術時的危險性和併發症發生機會相對減少,身心方面的衝擊也較小。(參見表一)

 

唐氏症篩檢方法之比較

第一孕期篩檢

第二孕期篩檢

11-13+6

16-20

偵測率高(90%)

偵測率低(60%)

生化血清標誌物

游離乙型人類絨毛性腺激素

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

人類絨毛性腺激素

甲型胎兒蛋白

超音波標誌物

胎兒頸部透明帶(NT)

胎兒鼻樑骨(NB)

確定診斷施行時機

妊娠11週以上施行絨毛取樣,亦可16週後施行羊膜穿刺術

妊娠16週後才施行羊膜穿刺術

孕婦心理反應以及後續處理

篩檢效能高

較低之侵入性檢查

擔心檢查結果之時間短

最遲妊娠16週前確定結果

早期發現異常時胎兒較小,孕婦心理壓力輕·

篩檢效能低

較高之侵入性檢查

擔心檢查結果之時間長

妊娠20以後才有結果

晚期發現異常時胎兒較大,孕婦心理壓力重·

 

原文刊載自《歡喜機構會刊 97年 第2期 會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守護唐寶寶天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